生活扉頁

道德與婚姻

前兩天,我回了一位捲入婚外情女人的來信,支持她生下肚子裡已經九個多星期大的寶寶,結果讓一些讀者感到失望與不滿。多數人認為第三者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更不應該生下這個孩子。為此,我已寫了兩封信來解釋我的立場和看法。現在想再多談談道德與婚姻這個問題——再搬一塊磚頭來砸自己的腳。

在我看來,道德問題有兩個層面:一是誰有資格來當這個法官 (Who's to be the judge) ?二是根據甚麼標準來評判 (Based on what criteria) ?先說誰有資格當法官,我自覺沒有這個資格,其他的人呢?我們有誰能說自己是絕對的道德,可以用世俗的道德來苛責別人?再來看看我們現有的道德標準,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真的是合乎人性、適合現代社會的制度嗎?為什麼不論中外社會,離婚、外遇都層出不窮?

正巧昨天中時電子報有一則新聞,是預言到了二○四○年一夫一妻制將會瓦解,原文是根據當期Foreign Policy上的一篇文章 (Here Today, Gone Tomorrow: Monogamy) 翻譯編寫的,可以提供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向:

2005.09.27中國時報

二○四○大預言 劈腿成潮流 一夫一妻制瓦解

賈克.艾塔利 (Jacques Attali) / 尹德瀚譯

《外交政策》期刊為紀念創刊三十五周年,邀請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等全球十六位精英放眼未來,分析哪些今天被我們視為當然之事物,到了二○四○年將已不復存在。這些由頂尖思想精英描繪的人類發展方向,深具啟發意義,本報昨日已整理刊出政經部分,今日以科技對社會衝擊為主,包括生命之神聖、一夫一妻制、汽車廢氣、公共領域、醫生診所、自由生育、小兒痲痺與匿名行為,均被預言在三十五年後不存在。

人們往往以為道德有恆久不變的標準,其實不然。兩百年以前,沒有人預見離婚會合法,如今離婚是家常便飯;兩百年以前,同性戀是禁忌,如今同志滿街都是,甚至還有合法的同志婚姻。可見道德觀是會改變的。

準此以觀,一夫一妻制不過是一種社會習俗,遲早會崩潰,但也不至於回到多配偶制(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社會,將來的社會對男女關係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制度,不禁止一個人同時和多個人維持關係。

在民主和自由市場的制度下,社會變得越來越透明,任何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如有不檢點,在嚴格檢視下都會無所遁形,從而暴露出一夫一妻制的偽善。此外,個人自由的增加、壽命的延長乃至科技的進步,都會使一夫一妻制更形落伍。普遍的生育控制已經為擁有多伴侶去除一個重要的生物障礙。

我們終將承認,同時間愛不同的人是合乎人性的;這是時代的潮流,任何宗教或其他勢力都無法抵擋;這場革命將從歐洲開始,接著是美洲,最後普及到全世界;它的影響將非常巨大,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將徹底改變,現行的財產制度也可能必須重新設計。

從前有位結婚多年的學長告訴我,如果能夠重新選擇,他不會選擇婚姻,因為婚姻太沒有彈性。結婚是很大的賭注,許多人年紀輕輕的,連人生的意義和方向都還沒搞清楚,就因為一時的愛而做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真是需要很好的運氣。

雖然說現代人可以離婚,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沒有這麼簡單容易。運氣好的夫妻,遇到了價值觀相近、生活習慣相容、兩顆心相屬的伴侶,婚姻家庭愉快,人生也幸福。然而看看我們周遭,有多少這樣幸福的婚姻?運氣不好的夫妻,為了各種原因沒法分開,只有彼此折磨,痛苦一生,這樣的婚姻算是道德嗎?我們崇尚道德的目的是甚麼?

在現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聰明的人,要能小心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愛上不該愛的人,才不會給自己惹麻煩。我經常勉勵我的丈夫,要他自覺地做一個聰明的人。當年他決定跟我結婚的時候,只有二十一歲,這十五年來,我儘量做一個讓他滿意的妻子,幫助他不後悔年輕時的決定,同時我也讓他知道,如果有一天他感覺這個婚姻是個錯誤,我也不會要求他為這個錯誤負責一輩子。

我想我是年紀愈大愈鄉愿了!我不是沒有道德標準,只是我的標準是用來律己,不是責人。俗話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看多了人生的無奈,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做個「聰明人」,我實在不願意以完人的姿態來評判別人的婚姻與道德。



20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