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活扉頁許孩子一個發展的空間朋友念國中二年級的兒子很乖也很獨立,就是不愛念教科書。他看不慣大人世界的虛偽做作,認為不讀書將來一樣可以謀生,甚至於可以活得更自我。朋友勸過他、罵過他,但是他依然堅持己見,不肯讀書。朋友說:「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導正他,看他即將面臨國三升學,只有乾著急的份。」 我想,對於性格獨立自主的孩子,父母不應該太勉強他去做我們認為是對他好的事。 外子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很早就對電腦非常著迷,經常自己寫軟體,存錢買電腦雜誌。但是我公公一心希望外子能繼承他的衣缽,當一個物理學家,因而非常反對他搞電腦。可是外子就是不肯聽他父親的,一路走來,仍是離不開他喜歡的電腦科技。 我常想,如果我公公能像比爾蓋茲的父親那樣全力支持和輔佐他的興趣,而不要勉強他去做甚麼物理學家,他今天應該會有更大的成就。 也許,父母應該試著從一個孩子的「讀書無用」的觀點來看他所面對的世界,了解並接受他的想法,問問他將來想做甚麼、打算過甚麼樣的生活、如何謀生? 孩子是他自己的。父母只能賦予孩子生命,照顧他們長大,不能做孩子生命的主宰。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鼓勵並且協助孩子去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才能,認真的去了解、分析和考慮他將來可以從事的行業(也包括那些不必讀太多書就可以做的工作),看看他適合做甚麼。然後再盡全力去幫助他、支持他達成他現階段的理想,相信他能做到他想要做的。 其實,各行各業都有他的苦樂,只是我們慣於從讀書人的角度來衡量其他工作,難免只覺得他們的苦。 再過些年,也許孩子的想法會改變,也許他會記得父母曾給他的建議,決定要改變自己所走的路;也許他夠幸運,一開始就找到他真正喜歡做的事,快快樂樂的過一生。 慶幸的是,台灣的教育和社會已趨向多元化,「終生學習」這個理想與政策,將給人更寬廣的選擇。讀書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相對而言,也將不再是年輕人的負擔。只要有決心、有環境,人生任何階段,都可以再回學校讀書。 人生不是龍舟競賽,不是人人都想奪同樣的一支標,也不是最快、最順利奪標的人,就保證會有最好、最快樂的生活。 我年輕時為了愛情吃了很多苦,也繞了很遠的路。然而,這段經歷讓我更能體會和珍惜夫妻的情份。它不但幫助我成長,更豐富了我的人生。沒有一段路是白繞的。 當年我放棄會計轉念中文時,我父親說,念中文也很好,不過,他要送我四個字——安貧樂道。直到今天,我從不感覺錢少的苦,也從來沒有怨言。不論經濟多麼拮据,外子和我都過得很滿足、很快樂。因為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 父母的了解、相信和支持,對孩子非常重要。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而不是擔心和責罵。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放輕鬆一點兒,不要給自己也給孩子太大壓力。 人到中年,深深體會到生活過得快樂最重要。只要孩子活得快樂,做甚麼不是都很好?更何況我們早已發現,學問和金錢都不見得能換得到快樂,何必太勉強孩子呢? 夏林 |
|||
2000/1/8 |
||||
© 1999-2009 cath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